发布时间:
2022
-
01
-
30
浏览次数:27
做好 “防疫三件套”牢记 “防护五还要”上海市稀土协会友情提醒:当前在全球疫情形势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刻也不能大意,主动防疫、科学防疫一点也不能放松。坚持节日期间,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加强个人防护,做好“防疫三件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讲究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愿大家保重身体,做好防范措施,过一个平安年、健康年、幸福年、虎年吉祥!
发布时间:
2022
-
01
-
30
浏览次数:21
来源:快科技据中科院消息,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集成永磁体和简单线圈的先进仿星器设计研究取得进展。核聚变研究目前主要有两个途径,最受看好的是很多人应该经常听说的托克马克。就在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而且温度高达7000万度,创造了世界新纪录。相比托卡马克相比,仿星器具有稳态运行的优势,避免了托卡马克的主要缺点,也就是等离子体大破裂。但是长期以来,仿星器并没有作为聚变堆技术路线的首选,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传统仿星器磁场的波纹度比托卡马克大,导致其新经典输运水平和高能粒子损失水平高于托卡马克。二是仿星器需要三维结构的线圈,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科研人员发现,可以引入永磁体来简化仿星器的线圈,从而采用和托卡马克一样的平面线圈,降低建造的难度和成本。结合永磁体的仿星器是国际仿星器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如何用工程简单的永磁体块产生所需的三维磁场,则是研究难点。近期,徐国盛课题组首次提出一种标准化永磁体设计策略,采用“分治策略”的思路,将永磁体块的设计过程分解为逐个设计每一块永磁体,然后进行多次迭代以获得最优设计,迭代过程包括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两个部分。基于该设计策略,科研人员实现了仿星器永磁体的标准化,即所有永磁体块大小、形状,...
发布时间:
2022
-
01
-
28
浏览次数: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太赫兹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发表。太赫兹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祁峰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因此,中红外探测技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物性分析等科学探索,以及环保、化工行业、医学诊断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们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的瓶颈问题。祁峰团队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国际云顶yd4008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超过110分贝,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
发布时间:
2022
-
01
-
28
浏览次数:4